简述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涵

| 传统文化 |

【www.kvc13.com--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

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

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

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

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

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

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3、侍疾。

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

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4、立身。

《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

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

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

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6、善终。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本文来源:http://www.kvc13.com/lishiwenhua/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