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吕布人物形象评价

| 三国两晋历史 |

【www.kvc13.com--三国两晋历史】

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悲剧形象。

在这部小说中.吕布的活动虽然仅限于全书不到六分之一的篇幅.但其形象特征还是比较鲜明、生动的.“人中吕布.马中亦兔”的俗语以及“虎牢关”、“戏貂蝉”等故事得以在民间长期流传。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小说在塑造吕布形象时.尽管“据正史.采小说”.从《三国志》等历史著作中汲取了大量素材.然而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罗贯中对前代文献以及当时的一些民间传说作了许多修改和加工.进行了大胆的创造。

吕布在从历史迈进文学殿堂的路途中.其品质特征发生了重要变化。

鉴于目前关于这个形象的研究仅有辜美高《<三国演义>中的吕布》等寥寥数篇论文.因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及其意义略作探讨和分析,以向大家请教。

《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品质特征基本上可以“勇猛”和“无义”四个字来概括.或如小说中所言.是“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1]对此.历来的批评家几乎均无异议。

李渔说这两句是“吕布定评”.毛宗岗更认为这“一语说尽奉先”。

总起来看.吕布既是一个英勇无敌的猛将,更是一个负义不仁的小人。

关于吕布的勇猛.史书的记载很简略.对他的评价也不过“弓马骁武”、“臂力过人”、“善战无前”(《三国志》(本传))而己.在群豪争霸的汉末并未显得特别突出.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勇武刚猛则被渲染、夸张到了极致.甚至具备了一种近乎超人的神奇色彩。

小说对于吕布在战阵上的描写.多用“貌若人神.马如狮子”,.“吕布英雄.天下无敌”,“挺戟骤马.冲出阵来”,“如入无人之境”一类词语。

依照《说唐》一类小说的标准.吕布是《三国演义》中当然的第一条好汉.在“辕门射戟”一节中.他能“如提童稚”一般将袁术的上将纪灵扯来扯去.其武功勇力之超人可想而知。

除“辕门射戟”外.罗贯中重点通过虎牢关和淮阳的两次大战来表现吕布的勇武善战。

虎牢关大战.《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它最早出现在元刊《三国志平话》中.元人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对此己有较详尽的描叙.可见这个故事基本上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过来的。

《三国演义》汲取《平话》和杂剧的写法.保留了“三英战吕布”的精彩场面.同时又作了一定改动.最主要的是将《平话》里张飞杀败吕布一段情节汰除了.改作吕布天下无敌,直杀得“八路诸侯心丧胆裂”。

关于淮阳大战.史书上说得很简略。

《三国志·吕布传》仅载:“太祖(曹操——引者注)行军还.与布战于濮阳。

太祖军不利.相持百余日。

”而在(《三国演义》(卷之三))的“吕温侯濮阳大战”及“陶恭祖三让徐州”两节中.罗贯中对这次战役作了细致详尽的描叙。

先是濮阳城外的两场战斗.杀得曹操胆战心惊.吕布耀武扬威的气势被渲染得活灵活现。

接着.吕布巧使反间计.“濮阳城中赚曹操”.差点儿要了曹操的老命。

历史上的吕布虽然“勇而无谋”,但也并非绝对的一介武夫。

《英雄记》里就记载了一个吕布用计逃脱袁绍暗去的故事:

“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

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

夜半兵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己死。

明日.绍讯问.知布尚在。”

这则史料.裴松之收入《三国志》注中,《后汉书·吕布传》又将之采入正文.罗贯中应该能看到它。

但他没有将之移植到小说当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极可能是他不愿因这个故事使吕布“勇而无谋”的特征受到削弱。

因此.在整部《三国演义》中.吕布虽也有濮阳大战、辕门射戟这样“大有定见”的行为.但主要还是以一个勇悍超群的猛将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

本文来源:http://www.kvc13.com/zhongguolishi/8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