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周瑜的人物形象分析

| 三国两晋历史 |

【www.kvc13.com--三国两晋历史】

一、分析:

1、他具有深远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周瑜曾指挥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表现了他的杰出军事才能。

但最能体现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

当曹操率领近三十万水步兵而号称八十万要与孙权决战时,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极力主张投降曹操。

在这种紧急关头,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抗曹信心。

接着,周瑜又亲统精兵五万,大破曹军于赤壁。

曹操逃回北方以后,一直无力再次南下。

这就使孙权的势力得以巩固和发展,并终成帝业。

赤壁之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周瑜是一个政治上高瞻远瞩,军事上有雄才大略的英雄。

这就是周瑜的主要特点。

2、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

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

《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二、简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今合肥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本文来源:http://www.kvc13.com/zhongguolishi/88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