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统治为什么称为北洋军阀的统治

| 民国历史 |

【www.kvc13.com--民国历史】

要搞清这个问题,得分两部分来说,一是“北洋大臣”是怎么回事,一是袁世凯的军队又是怎么回事。

一、什么是北洋大臣?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了沿海八个通商口岸,为了管理这些通商口岸,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清政府先后设立了北三口通商大臣和南五口通商大臣,同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其中,北三口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习惯上称为“北洋大臣”;南五口通商大臣全称“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又称南洋通商大臣,或“南洋大臣”。

   北洋大臣历来由直隶总督兼任。

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其权利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南洋大臣”。

二、袁世凯的新军。

   清朝的军队,从最早的八旗、绿营,到近代的湘军、淮军,都属于旧时代的军队。

甲午战争时,这些军队一触即溃,即便有浴血奋战的,也明显不适合近代战争。

因此,1895年,清政府对传统军队彻底失望之余,痛定思痛,决定编练新军。

   清政府因为经费原因,编制的新军不多,其中,袁世凯在天津小站以德国军制为蓝本训练了一批陆军,通过制订了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粮饷制度等为内容的建军方案,基本上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淮军的旧制,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的草创先河。

   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出卖了光绪皇帝和维新派,博取了慈禧和直隶总督荣禄的信任,他的新建陆军也从此出了名,与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并称为"北洋三军",这便是袁世凯军阀集团冠以"北洋"二字之始。

   光绪廿五年二月廿日,清廷正式成立武卫军,改聂士成武毅军为武卫前军、董福祥甘军为武卫后军、宋庆毅军为武卫左军、袁世凯新建陆军为武卫右军,荣禄新募部队为武卫中军。

至1899年6月正式成军。

这支军队近十万人,是清政府维持政权的精锐王牌,是中国当时最精锐的军队,也是清政府最后的家底。

  可惜,在仅仅一年后,八国联军侵华之战中,武卫军之中、前、后、左四军几乎全都溃散,只有他统领的武卫右军完整保存下来,还扩充到了一万九千六百多人,相当于两个混成协(旅)的兵力,成为当时一支最强大的军队。

  光绪二十七年(1901)九月二十七日,李鸿章病逝,袁世凯凭着庚子年间的功绩和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了李的继任者,42岁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清末政坛上堪称奇迹。

袁世凯将这支军队牢牢把握在手里,这支军队也被人称为“北洋军队”。

清末民初很多风云人物都在这支军队中,比如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分任各处总办或统带;曹锟、卢永祥、王占元、段芝贵、李纯等分任各营哨官;徐世昌、任秀深、唐绍仪办理文案。

   1902年因为袁世凯本人兼任“北洋大臣”,这支军队正式改称为“北洋常备军”,构成了北洋军阀集团。

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被称为“北洋军阀”的原因。

三、北洋军的发展与覆灭。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利用掌握的北洋军力量,同时胁迫清政府和南方的革命党人,最终导致清帝退位,袁世凯成为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在北京建立政府后,这个政府也被称为“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极力发展北洋军,至1916年初,北洋政府直辖和依附的军队共计33个陆军师、97个混成旅(含部分步、骑兵旅)、33个混成团(含部分独立步、骑兵团),总兵力达12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为北洋嫡系部队。

   随着北洋军实力急剧膨胀,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称帝,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

袁世凯也随之病死。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缺乏“共主”,随之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等等,他们全部被称为“北洋军阀”。

他们之间的战争也被称为“北洋军阀混战”。

  1926年,国共在广州实现合作,创立了“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北伐军先后击败各支北洋军阀,于1928年统一全国,北洋军正式成为历史。

   

   北洋军从1895年开始练军,到1928年彻底失败,存在了30多年,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

本文来源:http://www.kvc13.com/zhongguolishi/1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