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

| 百科知识 |

【www.kvc13.com--百科知识】

一、我国民族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族与藏族杂居.同样,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例如上海市虽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就全国而言,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或县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所以,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二、各个民族的特色和特点有什么

维吾尔历史[推荐]维吾尔族人民有悠久的历史,公元8世纪游牧于漠北草原的回纥人曾建立过强大的回纥汗国( 744-840年)。

汗国瓦解后,人民分三支西迁。西迁后一部分回鹘人曾以吐鲁番为中心,联合当地操焉耆龟兹语的民族,建立了高昌王国。

以后又融进了古代中亚一些民族及吐蕃、契丹、室韦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维吾尔族。 9~12世纪,维吾尔族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游牧经济逐步转为农业经济。

天山南北的绿州上人口稠密、商业发达。12世纪末,伊斯兰教逐渐取代了维吾尔族代信奉的萨满教、摩尼教及在天山南北流行的景教、祅教、佛教等宗教。

伊斯兰教化推动了维吾尔族社会的统一和文化的发展。 从12世纪起维吾尔人活动的主要地区为契丹人建立的西辽政权控制。

13世纪,蒙古兴起,取代了西辽的统治,维吾尔族人民又归蒙古察合台及其后裔建立的察合台汗国统辖。15世纪在塔里木南缘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地方政权,史称"叶尔羌汗国"。

17世纪下半叶,蒙古卫拉特准噶尔部控制了汗国实权。 18世纪中,清朝为统一全国,派大军平定了准噶尔贵族的叛乱。

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又在该地区实行郡县制、扎萨克制和伯克制,兴办屯垦、发展商贸、降低税率等一系列措施,维吾尔族社会因而有了较大发展。1884年维吾尔人民居住的天山南北广大地区正式成为清朝的行省。

维吾尔族人民与祖国大家庭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历史人物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إ 维吾尔族著名思想家、诗人。

11世纪初生于巴拉沙衮后迁居喀什噶尔(今喀什),1069~1070 年创作了《福乐智慧》献给喀什噶尔的执政者。 玛赫穆德·喀什噶里إ 维吾尔族著名学者。

11世纪生于今疏附县,曾在喀什噶尔求学,后在伊犁河谷、中亚七河地区进行考察,搜集史地、语言文字、风俗等材料于1074年写成了被誉为突厥民族简明百科全书的《突厥语大词典》。 历史著作 《弥勒会见记》 是目前国内收藏的回鹘文文献中,篇幅最大的。

该书是一部27幕的演说佛教教义的原始剧本 ,因发现于哈密,所以一般又称之为哈密写本。写本形式为梵箧式,共393页。

它是我国维吾尔族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剧本。 《农桑衣食撮要》 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编写的一部农书。

它以历书的形式,按月说明每月应进行的农事,介绍农业生产技术,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福乐智慧》 维吾尔族著名的古典叙事长诗。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著,成书于1069-1070年。全书共85章,13,290行,韵文体。

内容是按伊斯兰教的道德标准宣扬做人的道理。涉及社会、政治 、经济、哲学、文学等方面。

对维吾尔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维吾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回鹘文、阿拉伯文等抄本,现已出版了经过整理的维吾尔文和汉文本《福乐智慧》,国外还有多种文字译本。

《突厥语大辞典》 我国第一部用阿拉伯文注释的突厥语辞书。 11世纪时著名的维吾尔族语言学家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编著。

全书共8卷,收词7500余条,各卷均由上、下分卷组成,每卷按门类、词根分类,类内又按词型和语音特征排列。全面介绍了当时突厥语族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典章制度、经济、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知识,是研究那一时期社会历史、民族发展的宝贵资料。

《艾里甫与赛乃姆》 维吾尔族民间叙事长诗,在民间长期流传,作者和写作年代均不详,约1500余行。作品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在维吾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今有三种抄本,已被改编成话剧、歌剧和电影。

三、56个民族各有什么特点

1、汉族104 248万人,占中国人口的92%。

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中国。

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汉代开始称汉族。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在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主体,对世界文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称于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有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与各兄弟民族发展了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世界各地。

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2、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占70.4%)、吉、辽、黑、新、甘、青、宁、冀、豫等省区。

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善畜牧、骑射,住蒙古包。汉文帝时,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促进胡汉民族团结,自古引为佳话。

历史上,蒙古族曾出现过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等代表性人物。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其后忽必烈建立元朝。1947年,蒙古族聚居区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

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民族经济、文化,蒙古族聚居地区工农业迅速发展,草原牧区面貌大为改观,实现定居放牧。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文已有700多年历史。

每年夏秋之际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日。 3、回族860万人。

17.7%回族聚居宁夏,其余大多数散布全国,以甘、豫、冀、青、鲁、滇、皖、新、辽、京、津等省(市)区较多。1958年在宁夏建立省级宁夏回族自治区。

回族是公元713世纪以后,中亚、波斯、阿拉伯人部分迁居我国西北,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相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教历十月一日开斋节与十二月十日的古尔邦节是其两大盛节。 4、乌孜别克族1万多人。

新疆占99.9%,散居新疆85%以上市县城镇,部分分布在农牧区。其余散居在京、甘等省市。

17世纪起陆续从中亚细亚安集延、浩罕等迁入中国形成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曾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居住城镇的多经营商业、手工业(丝绸业等),居住乡村的经营农牧业。妇女善刺绣。

乌孜别克族头戴各式瓜帽,喜喝奶茶。乌孜别克族舞蹈轻盈,音乐悠扬。

5、藏族459万人。分布在西藏(占全国藏民45.9%)及川(23.7%)、青(19.9%)、甘、滇等省部分地区。

西藏、川西藏族分别自称博巴和康巴。唐代吐蕃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地区,并与唐文成公主和亲,成为千余年来藏汉民族团结的佳话。

西藏1959年废除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成立藏族为主体的西藏自治区。藏族多从事农牧业。

使用藏文。宗教多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

藏族文化遗产丰富,藏历新年是藏族传统节日。藏民习俗 喜穿藏袍长靴,饮酥油茶,主食糌粑。

6、俄罗斯族1万多人。新疆占59.8%,主要居住在伊犁、阿勒泰等地。

内蒙古占32.4%,其余分布在黑、辽、京等省市。18世纪以后陆续从俄国迁来。

俄罗斯族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

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和园艺、养畜、养蜂业等。生活习俗、服饰等基本上与独联体俄罗斯民族相同。

多信东正教。民风勤奋。

不少人在邻邦俄罗斯有亲戚。 7、维吾尔族721万人。

全国99.8%的维吾尔族人口聚居在新疆,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的绿洲,其余分布在湘北常德等地。1955年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史称回纥。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字。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新疆维吾尔族有经营农牧业和手工业的悠久传统,擅长植棉和瓜果园艺业。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汉唐丝绸之路开通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口头文学阿凡提的故事广为流传。

民族节日有古尔邦(库尔班)节、肉孜节等。 8、鄂温克族近3万人。

内蒙古占88.8%,主要聚居区在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龙江和北京等省市。

鄂温克族曾有索伦、通古斯等称谓。鄂温克是本民族自称,为通古斯语大山林中的人们之意。

民族种源与北魏时黑龙江上中游的室韦及唐代贝加尔湖东北林区的鞠部落有渊源关系。牧区通用蒙古语文,农区通用汉语文。

饲养驯鹿有经验。宗教信仰萨满教为主,有的残存着对熊的崇拜。

鄂温克人好客,口头文学丰富,民歌悠扬,舞蹈豪放。 9、苗族740万人。

贵州占49.8%,主要聚居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湘、滇、川、桂、鄂等省区。苗族过去因居地、服饰不同而有不同称谓。

新中国依照人民意愿,统称苗族,是古代“南蛮”的后裔。 尊奉始祖蚩尤,为我国古老民族之一。

封建王朝时期有的苗区尚为中央政府管辖不了的“生界”。 苗族的飞歌、芦笙舞享有盛名。

苗族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苗族节日多,主要有十月苗年和纪念民族英雄亚努的四月八。

10、德昂族近2万人。云南占99.3%,主要聚居地在德宏的潞西、临沧的镇康。

四、中国56个民族各有什么特点

各民族风俗习惯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

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

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

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

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

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

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

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

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

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

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

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

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哈尼族——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

五、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有哪些特点

特点:大杂居 小聚居 交错杂居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特征共同心理素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来源:http://www.kvc13.com/lishiwenhua/4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