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泡功夫茶

| 百科知识 |

【www.kvc13.com--百科知识】

如何泡功夫茶

一、功夫茶的泡法是怎样的

治器 泥炉起火,砂铫掏水,煽炉,洁器,候火,淋杯。

纳茶 静候砂铫中有松涛飕飕声,初沸出现鱼目时(以意度之,不可撒盖看也),即把砂铫提起,淋罐、淋杯令热。再将砂铫置炉上,俟其火硕(老也,俗谓之“硕”),一面打开锡罐,倾茶于素纸上,分别粗细,取其最粗者填于罐底滴口处,次用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

如此之工夫,谓之“纳茶”。纳茶不可太饱满,约七八成足矣。

神明变化,此为初步。 候汤 汤分三沸。

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

洗茶 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入壶心,不可断续,也不可迫促。 铫宜提高倾注,称“高冲”,始无涩滞之病。

首次注入沸水后,应立即倾出茶汤,以去除茶叶中所含杂质,这就是“洗茶”。倾出的茶汤废弃不喝。

冲点 冲法同上。 刮沫 冲水必使满而忌溢;满时,茶沫浮白,凸出壶面,提壶盖从壶口平刮之,沫即散坠,然后盖定。

淋罐 壶盖盖定后,复以热汤遍淋壶上,俗谓“热罐”。一以去其散坠余沫;二则壶外追热,香味充盈于壶中。

烫杯 淋罐已毕,仍必淋杯,俗谓之“烧钟”。淋杯之汤,宜直注杯心。

“烧钟(钟即茶杯的俗称)热罐,方能起香”:这是不容忽略的“工夫”。淋杯后洗杯,倾去洗杯水。

洒茶 茶叶纳入壶中后,淋罐、烫杯、倾水,几番经过,正洒茶适当时候。因为洒茶不宜速,亦不宜迟。

速则浸浸未透,香味不出;迟则香味迸出,茶色太浓,致茶味苦涩,前功尽废。洒必各杯轮匀,称“关公巡城”;又必余沥全尽,称“韩信点兵”;壶宜放低洒茶,以避免茶香飘散、泡沫丛生,称“低洒”。

品茶 捧起小杯,慢饮细酌,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功夫茶因杯小,香浓、汤热,故啜后杯中仍有余香,这是一股比从茶汤上溢出的香气更深沉、更浓烈的“山韵气”,“嗅杯”因此为工夫茶所独有的雅趣。

二、功夫茶怎么泡

“功夫茶”之茶具功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

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

潮州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一、茶壶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

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

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 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者,最为珍贵。

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壶,中茶壶,茶鼓,茶筛,茶档……等等冲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两的茶叶,也不能算是功夫茶。

至于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才不易变涩。除大、小、深、浅外,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这是品评壶的好坏最重要标准。

办法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齐”了。 这是关系到壶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所以最为讲究。

“老”主要是看壶里所积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巳经说过了。当然,“老”字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历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经过什么名家所品评过……等等。

但那已经不是用一般茶壶的问题,而是属于玩古董的问题了。 冲功夫茶除了用“冲罐”之外,有时客人多时,也可以用“盖瓯”。

在潮州菜馆中每吃一道菜后就必定上来一巡功夫茶,那就是用“盖瓯”冲的,这是为了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一次可以有十怀至十二怀。但毕竟盖瓯口阔,不能留香,气味比使用冲罐就差得多了。

不过,只要冲茶的人“工夫”好,用盖瓯也可以冲出好功夫茶的。 二、茶杯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

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日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林”为珍贵,但已不易得。

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至于有的人还讲究什么“春宜牛眼怀,夏宜粟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吊钟怀”,这又未见讲究太多了。

不过,用喇叭杯、牛乳杯……这些作为功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适,有失“斯文”之道了。 三、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四、茶盘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

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怀;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五、茶垫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

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垫毡”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功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六、水瓶与水钵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

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

(螭龙,潮州土话叫做“钱龙”,潮州话是双声叠韵的,钱、螭就是叠韵字,即是壁虎。)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

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昆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泳跃欲出,这是很少见的珍品,一般的多见素瓷青花,置于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用的是椰子壳做的,椰瓢当茶未煮,主人启盖舀水时,“功夫茶”之工夫已经不饮而使人信服矣。 七、龙缸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

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

康熙乾隆年间的产品,也已极为珍贵。用近代制品,只要色彩大小调和,也就很好了。

八、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古人是用红泥小火炉温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

至于“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时是否用红泥小火炉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现在的潮州工夫茶,像喝酒一样喝茶,诗人们并没有说明。不过我想大约应当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时,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岂不令人小便频频,坐立不大?那个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谁还能坐下来细谈。

所以,我想这个“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茶,应当相等于。

三、泡工夫茶时如何冲茶

近代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中记载“冲茶”的步骤为:“取滚汤,揭罐盖, 环壶口缘壶边冲入。

切忌直冲壶心,不可断续,不可迫促。铫宜提高倾注,始无涩滞 之病。”

冲茶时,揭开壶盖,环壶口、缘壶边高冲入沸水,快速挥发出茶香,不要直 冲壶心,以免壶骤然遇热破裂。另外,冲茶的动作要持续,不可断续。

通常,第一次注水冲 茶随即倒掉茶汤,称为“温 润泡”。其目的在于使揉捻 的茶叶得到初步舒展,以 利于更好地发挥茶的色、香、味。

温润泡的时间越 短越好,也有人舍弃温润 泡步骤,直接注水进行第 一泡。第一泡的泡茶时间 需要1分钟;第二泡的泡 茶时间增加15秒,为1分 15秒;第三泡的泡茶时间 再增加25秒,为1分40秒 第四泡的泡茶时间再加35 秒,为2分15秒。

四、如何泡功夫茶

具体冲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

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叶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

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三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

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

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

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由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

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功夫茶中的功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功夫茶后说,功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

从煮汤到冲共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

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

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功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耳恭听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档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

“匀”字是委重要的。“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

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功夫茶功夫茶 在电视剧中,喜欢功夫茶的角色常常是高深莫测的室外神人,如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 中国功夫茶操作规程有以下十一程式,合称为功夫茶十一程式。

1、嗅茶 主人取来上好的茶叶,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依次传递欣赏嗅品一番。 2、温壶 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谓之“温壶”,温壶之水倒进茶船——即茶盘,一种紫砂浅盆。

3、装茶 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气、杂味混入,通常将茶叶装至茶壶的2/3,甚至满溢,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4、润茶 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当即倾于茶船或茶海——一种较大的茶杯。

5、冲泡 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6、浇壶 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7、温杯 等候茶水泡好的当儿,用刚才温壶及润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这是一种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壶本身也不过一个拳头大小)。 8、运壶 在泡好第一泡。

五、中华传统功夫茶的泡法是什么呢

功夫茶的泡法 第一、治器 治器一共有六个步骤,分别是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以及淋杯。

刚开始的时候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纳茶 打开我们所要冲泡的茶叶,将其放置到白纸上。

将粗细区别出来,把最粗的茶叶应该要放在罐底和滴嘴处,细末的是要放在中层位置,最上层的则是粗叶。 不同的茶叶它放置位置的不同也是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茶的味道。

第三、候汤 第三步指的就是要用沸水冲泡,但是这沸水却不是普通的沸水。古人泡水要将水烧沸3次才可以,但是我们的功夫茶(工夫法)它的候汤需要的则是第二道沸水。

第四、七步冲茶 七步冲茶值得就是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 在冲泡的时候要从高处冲泡,这样才能使得茶叶的香味散发出来。

最后还有再走七步进行第二次的冲泡。 第五、刮沫 刮沫指的就是我们在用第二道沸水两次七步冲茶的时候,一定要冲满。

充满后,就用壶嘴进行刮沫,这也是泡茶者技巧是否熟练的考量之一。 第六、淋罐 就是我们将壶盖盖好,再用滚水淋在壶上。

之所以要淋罐是有三大原因分辨是,加快茶香挥发,二是等待茶熟,三是将壶外面的茶沫给掉, 第七、烫杯 这是功夫茶(工夫法)冲泡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功夫茶(工夫法)它的特点就是热,而热最主要的就是烫杯。

第八、洒茶 最后一步就是洒茶。洒茶有四字诀:分别是低、快、匀、尽。

六、如何泡功夫茶

只有功夫茶才适合用功夫茶方式饮用。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 味了。

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 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 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 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 鼓身”的圆罐组成。

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 壶”。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 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 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 首先点火煮水,并将 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

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

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

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七、如何泡功夫茶

具体冲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

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叶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

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三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

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

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

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由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

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功夫茶中的功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功夫茶后说,功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

从煮汤到冲共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

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

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功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耳恭听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档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

“匀”字是委重要的。“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

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功夫茶功夫茶 在电视剧中,喜欢功夫茶的角色常常是高深莫测的室外神人,如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 中国功夫茶操作规程有以下十一程式,合称为功夫茶十一程式。

1、嗅茶 主人取来上好的茶叶,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依次传递欣赏嗅品一番。 2、温壶 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谓之“温壶”,温壶之水倒进茶船——即茶盘,一种紫砂浅盆。

3、装茶 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气、杂味混入,通常将茶叶装至茶壶的2/3,甚至满溢,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4、润茶 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当即倾于茶船或茶海——一种较大的茶杯。

5、冲泡 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6、浇壶 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7、温杯 等候茶水泡好的当儿,用刚才温壶及润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这是一种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壶本身也不过一个拳头大小)。 8。

八、工夫茶茶具在冲泡中如何使用

工夫茶之冲泡过程为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沬、淋罐、烫杯、洒茶等,整个过程中,功夫茶茶具均与工夫红茶冲泡过程结合紧密。

第一:治器。治器是泡茶前的准备:包括: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动作。

第二:纳茶。把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条索粗大的放在罐底和壶流处,细碎的放在中层,又耳将条索粗大的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

放入茶壶七分满的茶叶即好。 第三:候汤。

等待煮沸泡茶的水。 第四:冲茶。

揭开茶壶盖,将滚水沿口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否则谓之冲破“茶胆”,使茶味苦涩。

冲时提壶要高。所谓“髙冲低洒”。

第五:刮沫。冲水一定要满,使茶叶浮起,然后提壶盖,在壶口水平移动,轻轻刮去茶沬,然后盖定壶盖。

第六:淋罐。以开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

淋罐有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迫使茶香迅速挥发;二是小停片刻,待茶壶身水分全干;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使杯子也热起来,不让滚热的茶水冲在冰冷的杯子上,影响香味。 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

冲水完,添冷水于砂铫中,再置炉上烧水,同时“洗杯”。熟练者可同时两手洗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

杯洗完,把洗杯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也刚好被蒸发至干,正是茶熟之时。 第八:洒茶。

洒茶即将茶分入品杯。 洒茶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洒茶如高慢,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也不尊敬;“匀”是为保持每个品杯均匀承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保证几杯茶色均匀,以示对座中客人一样尊重;“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

如果盘中有三个杯。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一杯,第三个人拿中间一杯,一般要让在座的人每人喝过一杯,才喝第二轮。

如果喝茶的过程中来了尊贵的客人,需换茶叶重新冲茶。

九、功夫茶怎么泡的

冲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

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未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叶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

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三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

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

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

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由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

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功夫茶中的功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功夫茶后说,功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

从煮汤到冲共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

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

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功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耳恭听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档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

“匀”字是委重要的。“尽”就是汪要让余水留在壶中。

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功夫茶功夫茶。

本文来源:http://www.kvc13.com/lishiwenhua/418904/

    上一篇:不亦乐乎

    下一篇:什么叫有机